刘备得军师徐庶屡战屡胜(赴曹营之前荐卧龙诸葛);
《诫子书》——诸葛亮: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
徐庶:身在曹营心在汉
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诱敌深入火烧博望坡杀退夏侯惇,一战成名;
208年:刘表卒,蔡瑁废长立幼又归降曹操
长坂坡(当阳桥):赵子龙单骑救主,张飞喝退百万曹军
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实在精彩;
周瑜:既生瑜何生亮(心胸狭隘,嫉才妒能被气死了)
苦肉计: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
蒋干:聪明反被聪明误
有特别多的不舍,刘孙曹,落凤坡凤雏先生,长坂坡赵子龙,可知天水姜伯约……,还有星落秋风五丈原,凭星落二字便是万悲从心生。电视剧值得再看,书籍也一定要看看。
开头也许有些不知所以,但是看着看着便知道剧情的连贯性了,唯一乐子的就是神马的卢吧~但那也是刘备逃命时的一段戏。
初时,不过一草鞋贩子,一剁肉屠夫,一个逃亡中人。再看,已是缅怀。
谢谢演员们和配音们,导演……,以及化妆师服装道具师们……所有的所有的,谢谢你们。
如《红楼梦》一样,《三国演义》看来定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可横批竖批正批歪批。我在想,有没有女权主义者看三国,她们如何评价貂蝉被人送来送去,如何评价刘备舍妻小而惜爱将?不过吾非女权主义者,焉能知其所思?暂且按下不表。
将三十六计嫁接于管理时,人们多议商战谋略,以供管理者参谋。然而如同Bygones所言(瓮城),怎么没有人去看这其实一部曹操、袁绍、刘备、孙权这些CEO和诸葛亮 、张昭、庞统、司马懿管理顾问合作的历史。说英雄轮成败,如何不论这些谋士、军师们之成败得失?
历史记下了刘备夺地封侯,孙权的称孤道寡,也一样记载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。后人评说历史,喜总结说刘备善于用人,得此才智,以成大业。我倒觉得这也是诸葛亮善于用人,用刘备这样的“贤德之主”及其手下的英勇武将,成就一个书生力不能及的伟业。有些人天生不善作一把手,而精于出谋献策。落到最后,谁的影响更大?谁的工作满足感更强?谁真正地流芳百世?如今的戏文所唱何人?诗歌所赋何人?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中,最得人喜的究竟是哭哭啼啼的刘备
本文为转载 作者:张佳玮
1994版《三国演义》,简称老《三国》,有不少加戏——即,原著没有的玩意。
本来这类事,很容易招原著粉痛恨,但这就是老三国的妙处:许多戏份,加得恰到好处。
杜家福、朱晓平、刘树生、叶式生、周锴、李一波等诸位老师,真是了不起。
举个楚云飞哦不对张光北老师的吕布例子。
原著里写下邳被曹操包围,又放水淹城。身临绝境,吕布当时反应如下:
“吾有赤兔马,渡水如平地,又何惧哉!”乃日与妻妾痛饮美酒,因酒色过伤,形容销减。
剧中,吕布也说了这句台词,且在斟酒
看完整部老版三国演义,可谓是赚足了我的感情与眼泪,唉!想我堂堂男儿没想到竟如此多情,不过我心甘情愿为三国,为三国中的英雄流泪!
永远不会忘记,八岁时第一次看三国演义虽然不知道三国的定义,但看到关羽败走麦城头被东吴把头斩下来时,我大哭了一场,当时只知道关羽是英雄不该死,所以为关羽而哭。暑假在家由于一些原因老版三国演义只看了一半,所以有点遗憾,如今终于完整的看完了,一集没漏,我很欣慰,也很高兴能重温三国,缅怀英雄。
三国是个制造英雄的时代,是个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正视历史,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互相争战,互相厮杀,理论上我们不应该偏袒任何人。但我们毕竟是人,人是有感情的,我们不得不为我们各自心中的英雄而付诸感情与泪水。我看三国也是跟着我自己的感情偏向去欣赏这部历史剧作,呵呵,在必要的时候释放自己的情感(哭)。三国中我最看重的是兄弟之间无可替代的情谊,相信这也是每个人的共鸣。刘备、关羽、张飞虽不是亲兄弟,但他们的兄弟之情之深厚是任何人不可置疑的,自桃园三结义他们就生死与共
说起三国中的人物谁最厉害,文采武功首推曹操,运筹帷幄首推孔明,论打架有吕布,论美色有貂蝉。但最近重温三国,我却觉得关羽和刘禅两个人,在某种意义上是整部三国里的最大赢家。
厚厚一本三国演义,前半部刘备带着诸葛亮和五虎将打天下,从一介草民打到三足鼎立,看的人倍感振奋;而后半部这些元老级传奇英雄先后挂掉,连张苞这种后辈都挂了,仅剩诸葛亮一人孤军奋战。北伐中原,两鬓斑白,在老眼昏花中,看到冥冥之中的同样两鬓斑白的赵云在跟自己哭诉,多么令人惆怅。
当年打天下的弟兄
看完三国演义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233s.com/movie-id323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