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面如蜡像的李连杰,纵然拳脚如花也不能接近各种电影领奖台半步——有武无侠之故。后能凭借《投名状》一张阴郁悲怆的脸跃上香港金像奖影帝宝座,导演陈可辛对李连杰可谓有再造之功。面对同样有“蜡像脸”之称的功夫明星甑子丹,陈可辛要的是一张可以在憨厚木讷与杀气毕露之间变幻的阴晴脸。
《武侠》开章写意,远山远水间,村民乘兴歌咏爱憎,巍然而有古风。偏安于此的甑子丹亮出了他的第一张脸:村民刘金喜。这张脸在捕快徐百九面前是故作憨厚木讷,在妻儿面前却声色不动。其实,这和他的另一张脸——杀气毕露的冷面杀手唐龙,两者之间并无二致。因为,一个“故作”,他仍无自性;一个“不动”,他仍无情。“刘金喜”只不过是脸上一张的面具,一道避世的方便法门罢了,远非内心的觉悟。也就是说,“刘金喜”只是手中无屠刀、而非放下屠刀的“唐龙”。
在处理这张阴晴脸上,不得不说《武侠》里甑子丹终于不再是“蜡像脸”了,憨笑、木讷、杀气都拿捏得阴是阴,晴是晴。只是可惜这阴晴之间的界限过于分明,这就意味着,以前甑子丹只戴一个面具
带着当时看《投名状》对陈可辛产生的良好印象,四年后,看《武侠》,有种复杂的感觉。看得出,这部影片,陈可辛和编剧是有想法的,“武侠”故事却设在近现代的民国初年,又是在西南边陲这种变局中新旧思想交织的位置,让我想起了日本武士片那种幕府末年,刀枪剑戟与枪炮时代交织的设置。而故事中,义与理,侠义观与现代观,武侠与科学的关系的碰撞也很有意思,只是,也正因为如此,有想法的陈可辛以一个“武侠”的片名容易勾起观众金庸、古龙似的豪情期待,却猛然撞上个对武侠的现代化和科学解读,这样的期待落差下,也让《武侠》从商业和艺术角度看都有差口气的感觉。
《武侠》的故事背景是民国,彼时,大清的时代已经入土,但是遗留下的生活习俗和风气依然没有消散,而新的制度的建立也不牢固,正是一个混乱的秩序松散年代,这也为奇人异士潜入民间创造了条件。似乎因为故事已在民国,所以一下子就让天上飞来飞去式的视觉武侠没有了存在的逻辑,而悬疑推理式的剧情结构和徐百九这一科学角度断案的人物的出现,让本片已经少有传统武侠电影味道。然而
整剧看完,看到最后也没有明白怎么就起《武侠》这么个名,这导演制片编剧们,可能拍脑袋拍屁股,想到最后想出这么一个泛泛之名,而且帽子还这么大,整一个把一部还算精致的电影给损殆大半,或许是他们想着影片能够快够广涵盖还要大,结果适得其反。其实台词反复说了,它的名字叫《十年》。
整体的感觉是:物理、中医、历史、哲学的一门普及课程,谈科学,用物理的方法来分析场面,谈医学,用穴位来进行人体使用手册,谈人生,夹杂点人生感悟。
论演技,甄子丹,金城武等等都不错,就是这汤唯觉得稍显火候,真希望不是花瓶啊,有木有,不过那个小男孩真是非常可爱,实在cult。
编剧还是不错,特别是这种由侦探伴随着悬疑还是很吸引人的。选的这个时间段也比较好,民国初年好像一下子成了电影编剧们的热点,不过也确实这个时代简直就是电影剧情的公式。其实这电影有三个变态人生,金城武的这个侦探因为被一个小孩给骗了,开始只相信法,不计人情,甄子丹演的二当家由于一个小孩子的眼神,开始痛改前非,好好做人
【武侠】一切事物皆无自性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233s.com/movie-id8963.html